人类生活虽然随著科技发明而愈发便利,但有些本性是永远不会变,譬如说,“裸露镜头”总会引起注意、讨论,永远都是卖点。近年来欧美流行所谓的“裸体真人秀”,像是参加者将全身衣物脱光、在海滩度假村展开互动的“亚当找夏娃”(美国版改名“裸体约会”),或者帮“天体族”寻找最完美房子的“Buying Naked”等。虽然节目中的事件或有可能经过编排,未必都是真实随机发生,主角们却是货真价实一丝不挂,最多是“重点部位”喷雾处理而已。
自从夏娃吃了善恶树的苹果,人类开始视身无寸缕是可羞的行为,大家自此穿上衣物、遮住自己的身体,反而有些人想要回归原始的面貌,认为人生下来就没有衣服,为何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衣物束缚?因此“天体营”应运而生,在欧美都有不少这种区域,入内的男女需要将衣物除去,在营区中不管吃饭、运动或是社交等,都不准穿任何衣服,如果有人为了好奇而入内,虽能够看到别人的身体,自己也得剥光给人看,十分公平,没有特权。
“天体营”出现后,很自然就会有纪录天体营风光的影片,但大家猜一猜在何时就已有这种电影?答案恐怕会让21世纪的年轻朋友相当意外,民国21年在英国就放映了一部原片名为“This Naked Age”的电影,这部片还有“Back to Nature”、“This Naked World”等别名,是纪录在欧美国家的天体营生活,勇于在片中登场的所有男女,都是没穿衣服、裸身入镜,在距今80多年前就有这样的电影,应该让人对想像中保守的旧时代其实蛮宽广的尺度而咋舌。
欧美国家的观念比亚洲地区开放,尤其德国人对于赤身露体更视为很自然的事,许多湖滨、海边等戏水区域都是爸妈带著孩子一起光熘熘玩乐,不少人从小就习惯不穿衣服,甚至与陌生人彼此袒裎相见亦很坦然,“天体营”的文化,德国绝对是一大重镇,所以“Back to Nature”少不了进入德国天体营拍摄,画面中亦没有人对解脱感到忸怩不安。这部电影能在欧美放映,还不至于太过让人惊讶,但民国23年,片子也来到上海市的首轮戏院上演,显然那时的审查尺度也未必比想像中严格。
当时的片商将此片直译为“回到自然”,并没有太多“异色”的味道,可是报纸广告上已有背面全裸的人体画面,还标榜“租界当局禁止开映”,不知一个大上海,各区之间的审查何以有不同的标准?文案还打出“近闻香港已有此等组织”,原来在二次大战之前,“天体风潮”就已吹到香港。
80多年前,上海是中华民国最国际化的城市,欧美话题电影登陆华人区的第一站常是上海,娱乐事业非常发达,影片放映的广告篇幅也是大大大,渲染力不难想像。“回到自然”以那时的观众眼光,恐怕和今日大家认定的A片差不到哪儿,台湾直到民国77年才开放无强烈色情意味的女性露两点与男女背面全裸画面,有数十年时间尺度比民国时期上海还要严苛,那时上海观众的眼福,台湾影迷要等很久才有机会得到,不像今日完全相反过来,台湾的审查尺度有时还比香港宽广,新生代的观众比父母爷奶都有福气。
翻开旧时代的上海老报纸,很容易看得到当年气势浩大、篇幅醒目的广告所宣传的电影,今日都已失传,想欣赏也找不到。但“回到自然”至今仍有56分钟的画面流传在网络上。好奇这部号称“影史首部天体营纪录片”有啥内容?欧美视频网站还能观赏。
(★“电影时光机”专栏内容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。)
本文由:球信网 提供
关键字: 球信网-球信网官网